在台北出生、長大,直到18歲,獨自到了高雄,一待就是五年,即將邁入第六年。六年間每每回到台北,感覺熟悉其實卻 很陌生,搞不清楚東南西北,迷路不是第一次,走在台北街頭,大家都在忙碌的找路、window shopping、聊天、想事情....快速的走過彼此的身邊,鮮少會有人願意停下來聽你說些什麼或告訴你什麼。台北的生活總是充斥著擁擠、競爭、焦躁、冷漠,以及自我--資本主義心態作祟下的產物,但這絕不是帶有強大正念的自信,正念應該同時具備了對世人的慈悲與包容的胸懷。


但也許我給了台北這個城市、這個城市中的人們太多的苛責,好像已經判了死刑,貼上標籤。而我知道,如果真是這樣,我就再也不會因為要回台北而感到愉悅了!我 想我必須跳脫出來,用它與他們所存在的"角色"來重新看待這一切。當所有的人,無論旁觀者或者置身於其中的人都給予了"台北"一個該有的樣子時,我們到底 希望會看到什麼樣的"台北"? 我希望看到什麼樣的"台北"?


想想前些日子已經傳遍全台灣大 街小巷的"水蜜桃阿嬤"的故事。有位朋友問:當大家都開始捐錢給水蜜桃阿嬤之後,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?(請想五秒)答案是:大家會開始唾棄她。因為水蜜桃 阿嬤在接受到各種捐款援助前就已經這樣生活了很久,社會的捐助(也姑且不論是不是真的進了阿嬤的口袋裡)在沒有更有效的理財規劃之下,日子依然是照過,種 水蜜桃、採收水蜜桃...。" 我已經給你錢了,你為什麼不讓自己過得更好一點...." 然後,大家開始搖頭嘆息、唾棄...。我們想要告訴水蜜桃阿嬤的是什麼?或者,我們才更應該思考,水蜜桃阿嬤想要告訴我們什麼?更何況,像這樣的例子,在 全台灣其實多到數不清。


更釋懷一點,就像西方社會中,其實並沒有所謂的"慈善公益"這件事,然而身為一個大企業的企業主,為了自身的形象及其所扮演的角色 負責,也必須開始強調所謂的社會責任(social responsibility)。因為,這是他所扮演的這個角色,社會所賦予給他的期待所必須要做的事。再者,這麼做,也是提昇企業形象的大加分呢~~


這個社會存在了太多的"普世價值",但普世價值的標準從何而來?當接受了一項自己認為受用的價值觀時,是否還願意顛覆自己的想法?是否能真的放下心中充滿判 斷的各種聲音(voice of judgement, VOJ)? 我相信人人都能用最真誠、最慈悲、最寬大圓融的胸襟,保持住自己的善念、正念來要求自己似乎是最重要的。接下來我們所看到與感受到的世界,相信也會因此而 跟著改變!


台北,讓我好好重新的認識妳吧,嘿嘿~(磨拳擦掌)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iconic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